区人大领导视察我校
12月23日上午,博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宋元爱、肖金星、曹在顺、韩克忠、吴立胜、刘持太、张荣孔、张汝震,办公室主任吕同良,教科文卫室主任冯延莹等领导莅临我校视察,陈贞凯校长作工作汇报,党委书记于金辉、副校长张业玉、纪委书记刘诚参加座谈并陪同视察。
陈贞凯校长首先代表全校师生向区人大领导对学校的热心关注和大力支持致以真诚的感谢,并着重去年9月新班子上任以来对“一二三四五”学校发展思路完成情况进行工作汇报:一、强化一个中心。教育教学中心地位得到强化,学校一切工作必须服务服从于这个中心,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各部门、各教研室通力合作,全力以赴,各项工作积极向教学倾斜,向毕业年级倾斜。非毕业年级学科研究不断深入,学法指导常抓常新,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各年级学习成绩升幅明显。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成绩优异,47人获得全国及省级以上奖励,奖总人数居全市第一;孟令怡、李岩两同学荣获山东大学2005年度“优秀中学生奖学金”。二、实现两个突破 。一是高考、中考成绩实现了大突破:2005年高考本科录取1009人,在全市率先突破千人大关,普文普理本科一、二、三批上线率均居全市第一,3名同学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市教育局首次对全市高中学校进行高考综合排名,我校名列第一;中考达重点高中录取线117人,升学率50%,3人进入全区前10名,居全区榜首。二是国际教育合作实现新突破:中英联程高中班第二届首批26名同学赴英国深造。首届日语班26名同学赴日本留学,开创我市中学生赴日留学先河。省教育厅授予我校具备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成立全市首届中韩联程班,10名同学赴韩国留学。启动俄语班、德语班筹备工作。聘请3名英国著名学者为学校英语教学顾问。先后与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等国的一些学校或国外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接待了英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友人来访、考察。三、凸现三个亮点 。在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方面,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全方位落实学校“为学生发展负责任”的教育理念。陈贞凯被评为市优秀校长,王方刚被评为首批市级特级教师,贾福梅、丁树川被授予首届“淄博名师”称号,高雪长荣获“淄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名教师被授予淄博市2005年高考突出贡献奖,13名教师分别被评为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学校隆重评选表彰了第二届优秀教师27名、优秀教育工作者11名。在德育工作方面,"主题教育活动月" 活动主题鲜明,围绕“让学生做有责任的人、诚信的人、和谐的人、感恩的人、有修养的人”蓬勃开展,同学们在参与中体验成长的幸福。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全面启动学校文化建设,整体提升办学品位,初步确立了包括校训、办学理念、教育理念、育人目标等等内容的学校文化要素建设体系。学校电视、广播、校报、报栏、橱窗等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请全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为我校题写校训和校名。发掘、整理优秀校友资源,启动了“校友母校行”活动计划,先后授予崔京浩等8位成绩卓著的校友“功勋校友”荣誉称号;高一级校友母校行活动在全市引起巨大反响。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优秀生源培养基地在我校挂牌。与博山区8所山区中学开展“手拉手、同发展”联谊活动,教职工、党团员及部分班级学生与贫困学生结对子;推进活动纵深发展,“建立奖学金”、“天祥奖学金”先后在北博山中学、博山四中及其分校颁发,首家“淄博一中优秀生源输送基地”在博山八中挂牌,“淄博一中优秀中学生奖学金”(100名)评选活动正在全区各初中学校开展。四、实施四大战略。一是质量立校:"有作为就有地位"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各方面工作体现了严、细、实的要求,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二是人才强校:实施"三名联动"战略,积极落实我校《贯彻以人为本、情感凝聚、科学管理理念的几项规定》,营造“发展在一中、创业在一中、幸福在一中”的文化氛围。三是科研兴校:举办第七届校园科技节,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科学的力量,展示聪明才智;教育信息化建设成绩斐然,学校被命名为淄博市教育信息化学校。四是文化塑:落实学校文化建设意见,制作学校文化要素匾牌,更新校园文化灯箱,优化班级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塑造"诚实、自信、乐学、懂礼"的一中学生形象。五、做好五件实事 。克服困难,自筹资金,自求发展,学生公寓二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2600多名住校生全部入住公寓。青年教师公寓完成改造装修。教职工宿舍新区破土动工。学校正门、综合办公楼、西校区学生餐厅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听取汇报后,张荣孔副主任代表视察组发表讲话,称赞学校工作突飞猛进,卓有成效,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全市龙头地位,国际教育与交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他指出,这些成绩的取得,关键是一中有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关键是一中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势拔头筹的教师队伍,关键是一中有一面文化深厚、传承久远、社会信赖的优质品牌。他希望全校教师,继续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勤于教书,精于育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潮中勇于搏击,为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栋梁之材。
最后,视察组一行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