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学校优秀传统 彰显学校文化特色——淄博一中学校文化建设特征简述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始建于1924年。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孕育了丰厚的学校文化。
淄博一中学校文化建设与发展,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的原则,注重特色凝炼,精铸学校品牌。近年来,该校文化建设的意识更加强烈,文化建设工作更加自觉主动、科学规范,学校文化建设的规格和品位不断提升。2004年学校召开教代会,专题研究制定了《全面构建学校文化,整体提升办学品位的意见》,按照《意见》确立的学校文化体系框架,学校文化建设得到不断强化实施,淄博一中学校文化呈现出更加鲜明的特色风貌。2009年,该校作为全市唯一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应邀出席了由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9首届安博教育高端论坛”,并被列入“中华名校”。2010年,该校被命名为“淄博市文化名校”。
淄博一中学校文化要素特征
1、 校训:博爱,博学,博雅
博爱,即对人类及世间万物普遍的爱,也就是“爱满天下”。在学生中,提倡对父母的爱,对师长、同学、班级、学校、社会、国家以及大自然的爱,还有对自己的爱。在教师中,师爱是对为师者的第一要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另外,在爱父母、爱家人、爱同事、爱学校、爱岗位、爱国家、爱社会,以及对大自然的爱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典范。
博学,即学问广博。在学生中,注重的是形成诚,勤,恒,悟的学风,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追求真理、终生不辍的学习习惯,也就是“业精于勤、学贵有恒,事成于细”。在教师中,力求学识广博,业务精湛,业有专攻,一专多能,教育教学左右逢源,教书育人娴熟从容,兼备严谨执着的治学风范。
博雅,即渊博,典雅,儒雅。对学生而言,注重培养学生懂礼仪知规范,素有实践,自然表现;能够自觉遵守学校、家庭、社会各种规范规则,待人接物处世彬彬有礼、温文尔雅;摒弃感情粗粝,语言粗俗,行为粗鲁的现象。对教师而言,倡导具有儒雅优雅的气质,循循善诱,善良宽厚,文质彬彬,透着知识、智慧和谦逊亲和的魅力。总之,提倡博雅,就是使我们的学校具有一种书院的风雅,使我们的教师具有一种书卷的风范,使我们的学生具有一种君子的风度。因为博爱、博学,一中人显得更为博雅。
从另一个角度阐释,校训的含义体现了与当地文化的相成相融。博山素以孝乡闻名,孝文化是博山文化的特色。而博爱,首先要求的就是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爱家人,进而才能谈得上爱他人、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爱世间万物。
还体现了与教育职能相契合。教育的职能就是教书育人。育人就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有大爱的人,教书就是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培养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温文尔雅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我们淄博一中的学生来说,就是使他们成为具有一中人鲜明特质的人,甚至不论在那里,都让人透过学生感受到淄博一中的气质和魅力。
除此之外,校训的字面表现与学校所处的地域名称“博山”,在“博”字上做了自然的联系,显示了学校文化的生长根基。
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欧阳中石先生,欣然命笔题写校训,学校立巨型泰山石勒石以显。
2、学校精神:严谨,求实,团结,进取
严谨,即严密谨慎,严格细致,精益求精;反对敷衍塞责,松懈马虎。
求实,即求真务实,埋头实干,追求实绩;反对华而不实,消极飘浮。
团结,即同心同德,协作互助,善以待人;反对离心离德,中伤他人。
进取,即虚心学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反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3、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以教职工为本,尊重他们的主人地位,尊重他们的学识智慧,尊重他们的合理需求,支持人才成长和专业发展,依靠他们办好学校。
宏观重战略谋划,微观重精细落实;全局重协调协作,局部重尽责守职;纵向讲基础前瞻,横向讲稳定平衡。依法治校和民主办学有机结合,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同步加强。
4、教育理念:为学生发展负责。具体说即为全体学生发展负责,为学生全面发展负责,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
为全体学生发展负责,即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教师要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为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即教育教学要遵循规律,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按照国家规定课程标准开足开全课程,以先进的理念引领教育教学实践。以质量为核心,达成德、智、体、美等各项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和谐地发展。
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即贯彻“三个面向”的要求,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服务他们的发展需要。要着眼于未来,着力于当前,以教师科学的成长发展观、人才观,培养学生科学的成长发展观、人才观,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
5、育人目标: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即学生要认真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确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具有道德评判能力;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在学校,做一个勤奋向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敬老爱幼、行为文明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遵守公德、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学会求知,即学生要正确认识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树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责任感,培养和保持对知识的渴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会生活,即学生要树立“生活就是学习”的观念,以乐观开放的态度面对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形成适应环境的能力、生存能力和交际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承受重任,克服困难,吃苦耐挫;善待生命,善待他人,善待自己;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敬劳动者,勤俭朴素。
6、校风:治学严谨,学习扎实,生活丰富,文明充盈
治学严谨,即教育、教学各项系统工作要遵循规范,过程顺畅,环节严密,不缺不漏,勤勉务实,效高质优;即教师要学识广博,功底厚实,学术精深,勤于钻研。
学习扎实,即基础牢固,视野开阔。学生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不断拓宽新的知识领域,实现各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刻苦的学习精神,广泛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优异的学习成绩。
生活丰富,即学生爱好广泛,适应性强;热爱生活,广泛参与;乐观豁达,富有激情;个性明显,和谐发展。
文明充盈,即师生人人追求“因我存在,学校更美”。以教职工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师表形象,融洽的人际关系,优雅的工作环境,和学生善良的心地,优美的语言,大方的举止,活跃的生活,与富于文化的校园构成和谐统一体,形成给人以熏陶、以感召、以激励、以升华,让人感受到校园无处不育人的氛围。
7、教风:严谨善教,敬业爱生
严谨,对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来说,即意味着决策的科学与缜密,管理的精细;对于教师来说,即意味着对工作的高度负责,精益求精。
善教,即要求教育者以科学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材施教;以爱为出发点,关心学生各种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增强工作艺术性,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敬业,即对自己从事的事业看得崇高而神圣,进而做到恪尽职守。敬业意味着对事业态度上的认真,感情上的热爱,行为上的执着,要求上的高标。
爱生,即以真挚的感情,科学的方法,无私的奉献,培养今天健全的学生,成就学生美好的未来。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当代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
8、学风:诚,勤,恒,悟
诚,即诚信、诚实。要求对待学习诚实守信,不投机取巧,不弄虚作假,不欺骗师长,不自欺欺人。
勤,即勤奋、勤勉。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思考,勤于探索,讲求效率,具有战胜惰性的意志力。
恒, 即持久。学贵有恒。对待学习要有恒心、恒志、恒行;要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排除干扰,不轻言败,坚持到底。
悟,即了解、领会。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要培养大胆质疑、深入探究、追求彻悟的品质。
9、领导作风:勤于学习,善于管理,严以律己,公以待人
勤于学习,善于管理,即勤于学习政治理论,管理理论和业务理论,能够从政治的宏观高度,管理的中观高度和业务的微观高度,去掌握和做好一个部门或一个层面的工作。
严于律已,公以待人,即对自己从严要求,自省慎独,言行端正;对他人公道公平,出以公心,心存善意。
10、价值观念:有作为就有地位
有作为,即履行职责,建树业绩;有地位,即体现价值,被客观认可。履行职责,建树业绩,是能力和素质的最好实证,就是地位的最好支点。
有作为就有地位,是教职工考评、奖惩的指导原则。在学校不论什么岗位,都可以有所作为,都可以实现价值,都可以得到肯定;职责有不同,业绩有大小,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公正公平。
11、教师形象:慈爱,博学,谦逊,文雅
慈爱,即和蔼慈祥,充满爱心。同事之间,友善以待;爱护学生,细致入微。
博学,即学识广博,业务精湛;严谨执着,娴熟从容;一专多能,精于育人。
谦逊,即谦虚谨慎,宽厚仁和;尊重他人,博采众长;平易近人,教学相长。
文雅,即衣着得体,仪表端庄;彬彬有礼、温文尔雅;举止文明,行为世范。
12、学生形象:诚实,自信,乐学,懂礼
诚实,即忠诚老实,真实不欺,不虚不假。忠实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不歪曲,不篡改事实;不隐瞒自己的真实思想,光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
自信,即相信自己成功的可能性。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不畏缩不逃避,有气魄不自卑。做到自信,第一要培养自己的能力,第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自信源于实力、品质和智慧。
乐学,即乐于学习,是学习状态的一种高境界。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保持恒久的学习热情,做到“学此乐,乐此学”,二者融合为一。
懂礼,即知礼仪行礼仪。既要知晓“礼仪”、“礼节”、“礼貌”,又要做到“礼让”、“中和”、“谦敬”;既要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又要遵守党和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学校规章、社会公共文明和公共道德,与他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13、赋予景观景物灵魂 建构校本德育读本
淄博一中占地200余亩。在校园环境建设上,学校始终坚持人文化的理念,注重环境格调品位,取舍慎重,史脉传承。逐步形成了庭院结构错落有致,含蓄自然质朴敦厚,花木有情静石能语的文化氛围。让人置身其中,欣然体味和感受其丰富的精神内涵。
(1)二个广场(立石以标)
博爱广场(立石以标)
博爱,即对人类及世间万物普遍的爱,也就是“爱满天下”。对学生而言,提倡对父母的爱,对师长、同学、班级、学校、社会、国家以及大自然的爱,还有对自己的爱。对教师来说,师爱是对为师者的第一要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学生;另外,在爱父母、爱家人、爱同事、爱学校、爱岗位、爱国家、爱社会,以及对大自然的爱等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典范。
杜梨广场(立石以标)
学校信息图书楼前有一株杜梨树。此株杜梨,龄近百年,为我校最老代表树种之一。
世纪之交,学校兴建信息图书楼,为保存此株杜梨几易设计方案,最终呈现一幅大楼怀树、树偎大楼的和美图景,留下一段“一座大楼和一棵树”的故事。
为弘扬传承一中人珍爱树木钟爱自然的环保传统,特将信息图书大楼所在广场命名为 “杜梨广场”,并勒石以纪。
(2)四条干道(立牌以标)
博爱路—爱以济世。
博学路—学以报国。
博雅路—雅以行远。
博硕路—硕以成儒。
(3)十处文化园区景观
包括石榴园,听诵园,桃李园,士子园,樱花园,近圣园,怡康园,姊妹亭。
石榴园(石刻命名):校园有石榴树近百棵,石榴花为校花。五月,火红成片,生机盎然;金秋,满枝硕果,而无匿摘。物我两美,和谐相融,构成校园一道绝佳的人文风景。石刻《石榴园小记》:孝水古韵,翰墨华章;曲径通幽,石榴书香;人杰地灵,教学相长;厚德载物,君子自强。使人在细细品味中产生无尽联想,引发对淄博一中文明资源的思考与探究。
听诵园(石刻命名):朗朗书声飘窗外,幽幽芳香醉百花。紧依教学楼的听诵园可谓天成之名,石刻题以“泉上来清音,书中有三味”。身临其境让人顿生如处世外桃源之感。
桃李园(石刻命名):古人诗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园承载了默默耕耘的广大园丁“真情大爱育桃李,春华秋实写人生”的宽厚襟怀,寄托了莘莘学子“今天我以淄博一中为荣,明天淄博一中以我为荣”的美好追求。
士子园(石刻命名):高八0级文科班校友捐建。这里栽植着校友们和在校学子们对母校这方沃土的深切感念与眷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石刻题款,提醒着每一个一中学子时刻不忘求学养心,争做社会栋梁。
樱花园(石刻命名):2009年春,日籍校友山下辉明、山下辉彦兄弟,为贺母校85华诞而捐建,以表达“人行千里,母校情深”的游子情怀。
近圣园(石刻命名):2009年夏,一尊近三米高的铜质雕塑孔子像安放在了淄博一中鲜花簇簇、绿草茵茵、树木葱茏的逸夫教学楼前广场。孔子像在校园安放,开辟了一处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园地。为充分发挥这一宝贵资源的价值,在全校弘扬国学精粹,倡导儒学精髓,启迪德行修养,学校特将孔子像所在广场命名为“近圣园”,并立石刻以纪,附题“道不远人,圣不去我;感悟经典,修心养学”。
溯园:校友感念母校,勒石命名寄情。校史馆坐落于溯园,一代代淄博一中人回顾光荣校史,忆想黄金岁月,找寻难忘记忆,憧憬美好未来,徜徉溯园,触景生情——追本溯源,荣辱与共;继往开来,前程似锦。
怡康园(立牌命名):高七八级一班全体同学在毕业三十周年之际,感恩母校,敬赠8台新款乒乓球台组成“怡康园”。
姊妹亭:2009年金秋时节,在淄博一中八十五华诞之际,博山地区27名校友捐建石雕姊妹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以表感念母校之情祝福母校之意。
涌泉:高82级5班校友郑家晴捐资20余万元,代表全班同学寄情兴建校园水系文化景观。清泉汩汩,叠瀑泠泠,溪流潺潺;活泼,灵动,源远流长,承载着校友们“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念母校深情致远的情怀。
(4)九尊文化石刻
博爱:录孙中山先生题词手书,附题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爱满天下”。
博雅:摘录毛泽东主席手书,附题“君子安雅——《荀子·荣辱》。
感恩:摘录周恩来总理手书, 附题“ 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增广贤文·朱子家训》”。
至善:摘录于【泰山经石峪】,附题“上善若水——《老子》” 。
至信:摘录于【泰山经石峪】,附题“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
至真:高八四级五班校友捐赠。附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之教诲。
三人行:高八五级三班校友捐赠。附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时时提醒师生:三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慎独:高八九级四班校友捐赠。附题“君子必慎其独——《礼记·大学》”。
礼行:高八六级六班校友捐赠。附题”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另外,四栋学生公寓系统命名:
“春晖楼”(石刻匾牌命名):附题“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夏雨楼”(石刻匾牌命名):附题“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说苑》”。
“秋实楼”(石刻匾牌命名):附题“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颜氏家训》”。
“冬阳楼”(石刻匾牌命名):附题“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不召而民自来——《逸周书》”。
园区、景观、道路命名与石刻,无论从内容的构思到形式的设计,紧扣学校德育主题,充分展现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强力发挥其文化功能,结为淄博一中别具一格的校本德育读本。
14、文化辐射,共建共享
淄博一中地处博山,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一方面积极发掘、利用当地社会文化资源,一方面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服务于当地社会文化建设。先后建立了38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长期坚持开展了与山区学校“手拉手同发展”活动;与当地驻军、派出所、社区联谊,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社区共建活动,与淄博市第一医院开展“名师名医”联谊,资源共享,互相支持。积极组织学生走向社会,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宣传、环境保护、“顺义-善小”等精神文明建设公益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