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一中

  1. 首页
  2. 校庆100周年
  3. 一中故事
  4. 正文

难以忘怀的中学时光

     难以忘怀的中学时光

王璋

      1949年新中国诞生,淄博一中也在一片战争的废墟之上招收了建国后首届初中一年级新生80名。学生来自博山、淄川、桓台、高青、临淄、莱芜等地,我也很幸运地被录取,开始了崭新的中学生活。校址在侵华日军在博山的驻地,几经战火摧残,除了几排还算完整的房子算是教室之外,几乎到处都是颓垣断壁,瓦砾遍地,荒草齐腰,花蛇出没,野兔往来,真是满目疮痍,破烂不堪。因此入学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师生动手,自力更生,建设校园。学校规定,上午学习,下午劳动,镐头、铁锨、大筐、扁担都是通校生从家里带来的。每天下午全校就变成了一片工地,师生齐上阵,并肩建校园。王寅轩校长和董雨川主任带头抡镐头,拆残墙,抬大筐,清垃圾,填弹坑,铺道路。同学们激情燃烧,拼命苦干,全然不顾腰酸背痛和手上的血泡,干得热火朝天。刨石声、铲土声、说笑声、吆喝声响成一片,好不热闹。一个月后,校园发生了巨大变化,进了校门,左边是一个宽阔平坦的操场,同学们在那里跑步、做操、打篮球。继续向前走,砖铺的甬路通向每一座教室,教室也都进行了改造和修建,我们终于可以面对整洁的讲台安心地学习了。整个学校变得整齐有序而富于生机,而全校师生也都经受了难得的锻炼与考验,思想觉悟与体魄 都有了新的提高。
  学校的老师来自洗凡中学和淄博联中两所学校,洗中的老师穿便装,冬天穿棉袍,联中来的的老师是八路军打扮,穿军装,戴军帽,打裹腿,有的腰里还别着带套的手枪, 同学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别看学校是新建的,老师可都是老资格,不仅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还有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班主任丁子玉老师用北京话讲故事的时候总是声泪俱下,感人至深。语文老师张仲良分析课文时,自己常常陶醉于课文的生动情景之中。数学老师张次文对教材的娴熟程度达到惊人的地步,你向他提个问题,只要说清楚是那个习题中的第几题,他就能马上说出答案或得数,同学们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经过多年战乱的摧残与破坏,同学们几乎都没有安安稳稳地读上几年小学,今天来到这所全新的中学,接受全新的教育,心里感到无比的新鲜。我们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逐步掌握各科文化知识,学习积极性很高,人人刻苦,个个努力。                                         
  除了上课之外,我们还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因为我们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的学校,我们和新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比如抗美援朝运动,还有以后的镇反、三反五反等运动,我们都积极参加,每次群众大会都有淄博一中的校旗飘扬,游行示威的队伍中都有同学们的身影。我们还利用暑假到农村访贫问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寒假帮助街道开展文艺宣传活动,丰富多彩而又内涵深刻的社会活动激发了同学们高昂的政治热情和思想觉悟,积极响应祖国的召唤,不少同学参军参干,走上了保家卫国的征途。
  到了1950年冬天,由于各种原因,班里几个同学退学当了工人,这也使我的思想上产生了波动,自己的家庭确实有些困难,也想早点参加工作,于是隐瞒了年龄到人民银行和夏庄煤矿参加了招工考试,他们一看我是淄博一中二年级的学生,当然很高兴,因为这在当时已经称得上高学历了,结果同时被两个单位录取。这样反而使自己犹豫起来,是上学还是去工作?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于是只好和丁子玉老师说了实话。她是来自联中的老师,圆圆的脸庞,齐耳的短发,穿一身灰军装,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教育学生都是从关心和相信入手,使人感到可信可敬,在同学中享有极高的威信。丁老师和我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她说全班同学的年龄差距很大,有的还结了婚,有了孩子,想早点找工作养家糊口,是可以理解的。我才十五岁,还是应该安心学习,初中毕业再参加工作也不晚,至于家庭困难,她再和学校研究解决。
  第二天丁老师告诉我,学校正在开展一项勤工俭学活动,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找三名学生到文印室工作,每月可以得到七元钱的生活补助,她便向学校提出申请,我当然万分高兴,当天下午就到文印室接受文印员翟老师的培训了。当时各年级不少功课都需要印讲义,因此刻版和油印的任务很重,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完午饭后立即到文印室刻版,有时还要耽误一些上课时间,星期天还要加班。虽然工作负担不轻,但报酬也是相当可观,因为那时物价低,吃一顿饭才花一毛多钱。正是因为得到了学校的关爱和老师的呵护,我才顺利地读完了初中。
  1952年毕业前夕,丁老师知道我不能升高中,主动介绍我到淄博六中参加教育工作,成了一名文印员。老师的关怀与教诲,不仅使我永远铭记于心,而且激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取,奋力前行。1956年考取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第一届函授班,1959年走上讲台成了语文教师,1985年被评为淄博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993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新中国成立65年,淄博一中也走过了90年光辉历程,成为我市教育战线的一面红旗,而我这个1949届的老学生,每当回忆起当年母校的关怀和老师的呵护,总是充满感激之情,依然像个孩子般感到无比的亲切、温暖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