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2025年成人高考淄博一中考点温馨提示
各位考生:
2025年成人高考考试将于10月18日-19日在淄博一中(西校区)考点进行。为确保考试公平、顺利,请认真阅读并做好以下事项:
一、 考试时间
二、考场路线与分布图
考生由淄博一中西北门(英雄路34号)验证(身份证、准考证)后进入,行至博雅楼A、B通道有序排队,间隔一米进行安检、智能安检门、人脸识别安检后,方可进入博雅楼前往各考场。326-345考场由安检通道A进入,346-362考场由安检通道B进入离考场较近。
友情提示:根据校园安全管理规定,电动车、汽车一律不入校
三、做好考前准备工作
(一)及时打印准考证
考生可于10月15日至17日每天8:30至17:00,10月18日至19日每天7:00至17:00登录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https://www.sdzk.cn)自行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上的考试时间、考试地点、考生须知等内容十分重要,请考生认真阅读。请注意: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均不得涂改或书写。
(二)备好个人考试证件
本次考试入场的指定证件为准考证、有效期内的居民身份证[现役军人可持士兵证或军官证、港澳台考生可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五年有效期)]。
因手机禁止带入封闭区和考场,无法通过查看手机内的电子身份证核验身份,故电子身份证不作为考试入场有效证件使用。身份证丢失或正在办理中的考生,须携带有效期内的临时身份证或公安部门开具带照片的临时身份证明入场。
(三)规范携带考试用品
考生只能携带规定的证件和准考证上写明允许携带的考试文具进入考场,严禁携带手机等各类通讯工具、手表、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发送接收设备、耳机、智能眼镜、书包、学习资料、稿纸、涂改液、修正带、计算器、计算尺等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封闭区和考场。如携带水杯、水瓶,须为透明、非金属材质。
所有考生入场前均须接受严格、规范的两次人工安检和一次智能安检,并进行人脸识别检查,如有异常情况,将进行复检复查,请服从考点工作人员管理。为避免反复安检影响正常入场考试,请不要携带钥匙(含汽车钥匙)、充电器、磁卡、打火机以及金属材质的手镯、戒指、项链、发卡等物品,不穿戴有金属装饰品的衣服、鞋帽等。请妥善放置个人随身物品,以免因违反规定造成考试违规、延误或物品丢失等情况发生。
四、自觉遵守考试纪律
(一)遵守考试时间
所有考生入场前均须接受严格、规范的两次人工安检和一次智能安检,考生至少在考前60分钟到达考点进行第一次安检。根据考试管理规定,考生应至少在考前20分钟进入考场,以免影响监考教师发放试卷和答题卡等考务工作,迟到15分钟将不得进入考点。请牢记各科目考试时间,合理规划出行安排,务必提前到达考点,留足入场检查时间。考生到达考点后不得在考点周围逗留、聚集,应尽快有序入场。考生不得提前交卷出场,考试结束后有序离场,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按违纪处理。
(二)严守考试纪律
请考生铭记“诚信应考、遵规守纪”的原则,以诚信为本,以品德为基,坚决抵制考试违纪作弊行为。考试期间,全部考场均实行全覆盖、全时段网上监控和录像,监控视频和后期的录像回放都将作为认定考试违规的依据。请考生按照考点统一发出的考试指令完成考试(考场内挂钟时间仅供参考),开考信号发出前和结束信号发出后,切勿动笔答题。根据有关规定,一旦被认定为抢答、拖答等考试违纪行为,将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请考生合理分配时间,务必注意不要在此时“争分夺秒”,否则将会因小失大!试题、答题卡、草稿纸等均属于涉考材料,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拍照传出或带离考场。
我市考点全部为标准化考点,所有考点均配备智能手机安检设备、金属探测器、手机屏蔽仪和人脸识别等设备。考试期间,将与无线电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联合执法,全面屏蔽和干扰作弊无线信息的传播,对通过非法手段影响考试的人员将予以严厉打击。省市区三级检查人员将深入各考点进行驻点巡查,严厉查处违纪作弊行为。
(三)严惩违规作弊
成人高考是国家教育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法规均对考试违纪作弊行为有严厉的处罚规定。需要特别注意,考试过程中考生如果携带手机等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无论使用与否,均将认定为考试作弊。考试过程中使用手机等设备拍摄试题、答题卡等,通过QQ、微信、抖音、小红书及其他网络平台发布信息、传播试题及答案,涉嫌违法犯罪的,将由相关部门依法严肃处理。考试作弊后果严重,将导致本次考试所有科目的成绩无效,并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考生诚信档案。为避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受到影响,请务必认真履行《考试警示提醒及承诺》,树立“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意识,切莫心存侥幸,一步踏错,抱憾终身。
五、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每逢考试,社会上总有不法分子通过散布“助考”信息等各种方式和手段骗取考生钱财,请广大考生务必提高警惕,坚决不相信、不参与“助考”犯罪活动。请广大考生讲诚信、守纪律,自觉维护公平正义,让我们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考试环境。